目前,北京市有35家正常营业的车辆检测场,共有简易工况检测线237条,其中,汽油车检测线197条,柴油车检测线40条,全部按环境保护部检测机构联网规范要求与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进行联网。截至12月底,全市共巡查检测场7226场次,现场监督检查车辆39.1万辆,查处各类违规问题17场次,同比增长了1.5倍,处罚金额79.5万。
通过市区两级监管部门“辖区现场盯,中心后台管”的密切配合,不断强化市区两级对检测场的监管力度,初步建立了“中心发现违规线索,辖区现场核实查处”的新型执法模式。中心加强后台网络监控力度,筛查可疑数据,发现一般违法线索,发函交由属地环保局进行查处;对于重大的违规线索,由中心立案查处。同时,联合环保警察共同取证,在行政处罚同时推进刑事打击力度,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震慑力度;各区环保局在辖区检测场设立驻场环保员,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核实中心提供的违法线索。截至12月底中心共下发查处函41份,涉及13个区20家检测场。
中心在日常监控中,紧紧把控重型柴油车检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通过核实柴油车基本参数、分析检测过程数据、回看视频录像等手段,发现了个别检测场在检测过程中“拔管”的违规行为,查处了个别检测场篡改柴油车额定功率和检测限值的弄虚作假行为。为确保执法人员办理案件程序合法、处罚证据严谨,中心与公证处联合创新了取证手段,在执法人员查处违规检测机构时,公证处人员将采集执法证据并固定和保存,确保执法的公正性。
定期升级完善检测监管系统软件程序,对全市40条柴油检测线进行改造,对柴油车在检测过程中的功率实时监控,一旦功率异常系统将自动停止检测。为防止重型柴油新车排放控制装置造假,在上牌环保审核环节,要求全市检测机构增加净化装置拍照环节,留档备查。同时,驻场员对使用6年以上的重型柴油车实行逐车检测、全程监督,防止弄虚作假问题发生。截至12月底,检测的柴油车一次合格率由去年同期的92.08%,下降到75.7%,有效震慑柴油车在检测过程中弄虚作假行为。